摘要:多模态互动分析已成为多模态话语的重要分析路径,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且多聚焦于教师的教学活动空乘培训专业。因此,本文基于Sigrid Norris的多模态互动分析理论、张德禄等(2016)多模态互动分析综合框架,根据学习者学习活动和认知发展特点将学习过程分为信息接收、意义构建、实践演练和评价反馈四个阶段,并尝试引入“图式”和“表征”概念将其归集为“知觉模态”,构建了一个学习活动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之后将其应用于一堂空乘专业英语课堂学习活动的分析中对其应用性进行了验证。该框架为多模态互动分析理论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该分析模式还处于起始阶段,具体分析线路尚待完善。
关键词:学习活动;多模态;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
一、引言
多模态话语分析为交际过程中的意义解读提供了一种更充分、全面的分析方式,是时代发展必然的产物,尤其是随着1996年Kress和Van Leeuven视觉语法的提出,多模态话语分析开始蓬勃发展空乘培训专业。
目前国内外多模态话语研究文献繁多,已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流派或分析方法空乘培训专业。Jewitt(2009)概括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三个主要路径: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符号学和多模态互动分析。O’Halloran(2011)认为社会符号学、互动社会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三个主要流派。李战子(2017)则提出了9种研究路径,分别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社会符号学、多模态隐喻分析、多模态互动分析、会话分析、地理符号学、多模态民族志、多模态语料库分析和多模态感知分析。
从以上分析路径可以看出,多模态互动分析已成为多模态话语的一个重要分析路径空乘培训专业。Sigrid Norris作为这一分析流派的代表人物,在其专著《多模态互动分析:一个方法框架》(Analyzing Multimodal Interaction: 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2004)中构建了多模态互动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在《(交互)活动中的身份——多模态互动分析介绍》(Identity in(Inter)action: Introducing Multimodal Interaction Analysis)(2011)中进一步完善了该框架。
国内多模态互动分析的文献较少,本文以“多模态互动”为关键词等对CSSCI来源和核心期刊来源的期刊文献进行了检索,共检索到18篇以“多模态互动”为关键词或研究主题的文献,其中16篇是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分析模态间的协同关系,只有张德禄、王正(2016)和王小梅、田艳(2020)两篇文章是基于Sigrid Norris的多模态互动分析理论空乘培训专业。其中,张德禄等介绍了Norris多模态互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多层次多模态互动分析综合框架,并将其应用于一段教学录像的教学活动分析。王小梅等则利用张德禄等提出的分析综合框架来验证大学英语多模态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希望能构建一个适用于学习活动的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为该理论的应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学生学习活动和教师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理据参考空乘培训专业。
二、本研究理论基础
本研究首先是基于Norris的多模态互动分析理论以及张德禄等(2016)多层次多模态分析综合框架空乘培训专业。
Norris所提出的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以Sacollon中介话语分析理论、K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等为基础,以活动(action)为基本分析单位,划分了三类活动:低层活动(lower-level action)、高层活动(higher action)和凝固活动(frozen action)空乘培训专业。高层活动由一系列低层活动构成,凝固活动则内含了一系列发生过低层活动;低层活动由某一种交际模态构成,包括口语、空间距离、姿势、手势、头部动作、眼神、音乐、印刷物和场景布局等。Norris还根据活动者对不同高层活动的注意度或意识度(levels of attention/awareness)划分了前景、中景和背景高层活动。
张德禄等(2016)将Norris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中的要素进行了整合,并将社会文化和情景语境纳入其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多层次多模态互动分析综合框架,使得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更具应用性空乘培训专业。
此外,本研究根据学习者学习活动和认知发展特点将学习过程分为信息接收、意义构建、实践演练和评价反馈四个阶段,尝试引入“图式”概念和“表征”概念并归集为“知觉模态”来描述大脑中意义构建的过程和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空乘培训专业。
经过对上述理论和观点的梳理和整合空乘培训专业,本研究提出如下学习活动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
图1 学习活动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
三、实例分析
为验证以上分析框架的有效性,本研究将其应用于一堂空乘专业英语课堂学习活动的分析中,选取了该课程 “安全检查”教学项目第一个教学模块(2课时)的课堂活动进行了录制空乘培训专业。由于视频设备有限,本研究只重点录制了一个小组4位学生的学习活动,视频总时长约为78分钟。
(一)文化语境
语场:本门课基于经济舱客舱服务实际工作,进行客舱服务的跨文化交际学习,学生学习结束应达到民航初级乘务员的基本英语要求、服务要求和跨文化交际要求;学生学习方式为混合式学习空乘培训专业。
语旨:学生需要树立民航乘务员的职业意识,自觉代入乘务员工作角色中,一言一行都应符合民航乘务员基本规范空乘培训专业。视频中学生妆容规范、制服工整,坐、站等身体姿态符合职业规范。
语式:学生课堂用语既要体现规范性又要有亲和力空乘培训专业。
(二)情景语境
语场:本次课为起飞前安全检查,学生通过教师播放的安全检查视频、PPT上展示的客舱环境、相关图片等融入学习情境中空乘培训专业。课上用到一体机、手机、手机端和电脑端超星在线学习平台、手机端流利说应用等,课前学生已通过学习平台完成了部分学习任务。
语旨:本次课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需要模拟乘务员或乘客(普通旅客、特殊旅客)的角色,视频中学生在对话理解和对话创作中能注意角色的身份,设计符合身份的话语和肢体动作空乘培训专业。
语式:安全检查过程需要乘务员严格依法依规进行,会用到较多祈使语气,但同时还要表现出足够的亲和力和耐心空乘培训专业。视频中学生在对话理解时,教师对此进行了说明,学生自己创作的对话也基本符合这一要求。
(三)学习活动分析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以单词纠音这一单项学习活动为例进行分析空乘培训专业。
1. 信息接收阶段
本环节主要有三个次一级活动:
一是学生了解学习任务,教师口语为高强度模态,因此教师讲解是前景高层活动,而学生理解任务为中景高层活动,教师为活动主导和主体,学生为被动接收者空乘培训专业。
二是学生登录学习平台查看课前对话朗读任务评价(包括教师评分及读错的单词列表),涉及的模态主要有:手机页面图文、手机页面按钮工具、学生手势、注视等,该活动模态复杂度高,为高模态密度活动空乘培训专业。参与互动的双方主要为学生和手机,学生为主导,手机则根据学生需求提供信息。但该活动中还隐藏了一个师生互动,因为手机页面图文(评分及读错单词列表)也可看作一个凝固活动,内含了教师对学生课前任务的批改与反馈活动,这一凝固活动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异时异地互动,可以帮助精准定位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动机。
三是学生登录手机端应用流利说听单词正确发音空乘培训专业。该环节又有三个次二级活动:
(1) 学生操作手机播放单词语音空乘培训专业。主要模态为:手机图文、手机页面按钮工具、单词语音、学生手势、注视等。模态配置为:手机页面图文与单词语音模态在页面按钮工具的连接下形成层级结构,学生的注视模态和手势模态形成功能互补的组成结构,该组成结构通过按钮工具模态触发与工具模态连接的手机图文模态或语音模态,从而实现意义的传递。这种人机互动的意义传递能够实现是因为手机等新媒体终端上的数字化媒介以超链接形式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层级结构,形成强大的意义潜势,而其中很多超链接的接入点又以页面按钮工具的形态外显存在,使得这个层级结构能被使用者触发,跳转到被链接的页面或其他媒介,从而使意义潜势成为交际信息。
(2)学生对单词语音进行选择性知觉活动,将语音模态再现为表征模态,即学生接收到了单词发音的信息流,其中语音模态和表征模态是一种单向的再现关系空乘培训专业。此环节中,学生通过手机端不断触发语音,可以反复听单词发音直到充分接收到单词语音的信息流为止,避免了声音模态瞬间性的弊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2. 意义构建阶段
本阶段学生会对接收到的上述三种信息进行意义构建,下文只对单词语音信息的意义构建进行详细说明空乘培训专业。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次一级活动:
(1)学生对语音表征模态进行抽象概括生成图式S1储存于工作记忆区,并激活学生大脑长时记忆中关于该单词的原有图式S0(该图式不一定为单词的语音图式,可能为关于该单词的一个综合图式)空乘培训专业。此处表征模态与生成图式S1为单向的生成关系。
(2)原有的图式S0与生成的图式S1发生顺应反应,原图式中的错误结构得以修正,建构成结构较为稳定的新图式S2,此处S0 和S1关系为“反应”,S0 或S1与S2是建构关系空乘培训专业。这表明学生领会了这个单词的发音,掌握了读对单词的潜能。
这一阶段,如果生成的图式S1与大脑中所有长时记忆中的图式没有任何一致或相似的地方,则无法激活大脑中某个原有图式,图式S1可能很快会在工作记忆区消失,此时大脑会将激活失败的信息进行反馈,则学生需要重新进行信息接收,建立可以与长时记忆中的图式进行反应的图式,从而达到学习目的空乘培训专业。
3. 实践演练阶段
本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次一级活动:
(1)学生操作录音按钮工具进行录音空乘培训专业。学生通过注视和手势组成结构与录音按钮工具互动触发虚拟录音机,在学生朗读结束后手势模态停止与按钮工具模态的互动,录音结束。
(2)学生读单词空乘培训专业。大脑提取构建的图式S2指导发出单词语音,实现图式模态到口语模态的单向转化,使“潜能”转化成“能”,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
4. 评价反馈阶段
本阶段的活动主要包括学生查看评分自我反馈、学生难点上传平台、教师反馈解决难点空乘培训专业。这一阶段学生身体模态、教师身体模态、手机和电脑端数字模态间出现频繁的互动,触发新一轮学习过程的循环,部分难点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可以解决,而学生解决不了的则由教师帮助解决,因此教师在促进学生掌握难度较大知识点上的作用更为重要。
四、结语
本文基于Sigrid Norris的多模态互动分析理论、张德禄等(2016)多模态互动分析综合框架空乘培训专业,构建了一个学习活动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并对一堂专业英语课堂学习视频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发现:
1. 学习的四个阶段经常是往复循环出现的,比如信息接收--意义构建--信息接收--意义构建--实践演练--评价反馈--信息接收,这取决于所接收信息的难度和学生实践演练的评价反馈情况空乘培训专业。
2. 在模态配置方面空乘培训专业,关系结构中除了张德禄等(2016)框架中所列出的层级、平等和连接,本文还定义了3种单向关系——再现、生成和转化,还有一种双向关系——反应;
3. 将知觉模态分为表征和图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学习中的意义构建过程和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空乘培训专业。此外,对所录制学习活动的分析显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在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和促进较大难度知识点的学习方面作用更为显著。
综上,本文为多模态互动分析理论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揭示了新媒体环境下学习活动的一些新特点,但这个分析模式还处于起始阶段,分析线路需要更加明晰,尤其是意义构建阶段的分析线路有待完善空乘培训专业。
纪静:系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
齐耕智:系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室集体笔名
如需咨询投稿,活动信息,培训消息,新闻链接,了解职教相关信息等问题,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小编,小编会解决您的问题空乘培训专业。
声明:本公众号所转载的文章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来源标注错误、侵权等问题,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空乘培训专业。
制作团队
☀ 主编:鲁彬之 责任编辑:艾格 统筹:刘莉 策划:雨萌 创意:舒洁 审稿:翠丹 摄影:魏道 摄像:崔桠狄 后期:张颖 美工:晓曼 技术:龚俭
关于空乘培训专业我们:
MVE(艾米)即现代职业教育英文单词首字母简称空乘培训专业。“强国尚能 关乎你我”——现代职业教育网()力求打造现代职教领域第一融媒体矩阵平台:垂直门户网站+移动新媒体+优质在线资源+应用服务,打造职业教育颇具生命力和生态特征的媒体融合、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服务社会,服务到每一个人!我们的宗旨是:让技能成就美好!
现代职业教育网
——强国尚能 关乎你我空乘培训专业!